炫酷资讯网

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

古代育儿食谱大全古代育儿习俗八条如今城里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4日    点击:[5]人次

中国古代由于医疗条件有限,所以婴幼儿夭折率相当高,难以活到成年。为了让后代健康成长,延续家族香火,古人相当注重养育婴幼,几千年来从无数次惨痛教训中,总结一系列稀奇古怪,然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流传至今。

近些年随着医疗条件不断完善以及教育文化程度的提高,这些曾经被捧为圭臬的传统,被视为“封建迷信”,扣上了“糟粕”的帽子,逐渐从大城市消声觅迹,只有在农村还有些其中部分传承。

其实,不管是科学还是“迷信”,本意都是为了下一代能够茁长成长,其善意无可厚非。然而城市文明与传统农耕文明碰撞,尤其当农村的公公婆婆们来到大城市,帮助照顾第三代人,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育儿方法让这种矛盾碰撞的格外激烈。影响了家人生活的和睦。

在这里,小编收集了一些古代民间有关养育婴幼儿的方法,并非强调大家一定要遵照此执行。而是希望大家在遇到育儿问题时,多一点耐心沟通,少一点简单暴躁,心平气和的看待这些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习俗。

毕竟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哺乳进食

民间俗语:“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民间忌给婴幼儿喂食太饱,以防积食,中医认为“饱则令吐”,凡婴儿吐奶都是太饱的缘故。忌讳在寒、热、怒、醉、病、悲、房事时哺乳喂食,保证饮食质量的同时,让婴儿有个良好的进食环境。

穿衣

在婴幼儿衣着方面,除了注意温度适宜,既不要过冷,也不要过暖外,还强调婴幼儿衣服不能过夜不收。民间传说有一种姑获鸟是难产死亡的妇女变化而成,此鸟喜欢吸取人类婴幼儿精魂。婴幼儿的衣服如夜露在外,很容易沾染此鸟的排泄物,从而影响婴儿的健康,导致癫痫惊魂。

外出

民间禁忌家长带婴幼儿看望生病的亲友,更禁止参加亲友丧礼、佛事法会、道场、神鬼祭祀等活动,以免受到意外惊吓。若是必须出门,也应该在日落之前带幼儿回家,途中穿过城门或过桥时要轻轻呼唤小娃子的名字,以免被不干净的东西缠上,影响身体健康。

睡觉

婴儿未满月不要抱到别人家里去,满月后剃胎毛后才能出门。抱婴儿不能说沉、重之类的,要说身体壮、趁手。小娃子睡觉时,有嬉笑、皱眉、嘟嘴等表情都是正常反应,不要打搅叫醒,如果贸然打搅,会影响孩子智力发展,长大后可能变成痴呆。

饮食

儿童不能吃鸡爪子,据说怕上学读书写不好字(和鸡爪子一样歪歪扭扭)。

不能吃鸡下巴,吃了会喜欢接别人的话,有多嘴的坏毛病。

不能吃鱼籽,怕长大了不识数。

不能吃猪脑,怕和猪一样笨。

不能吃毛桃子,怕换牙时长龅牙。

可以吃猪尾巴,免得流鼻涕。

生活禁忌

儿童不能模仿口吃,否则将来也会口吃,尤其打雷时更不能模仿口吃,一学就上口,一旦出现口吃就很难纠正过来。

不能玩火,白天玩火,晚上尿床。

男孩剩饭,长大了会娶个麻媳妇,女孩剩饭则嫁个麻丈夫。

备注:

诸如此类的禁忌习俗虽多有恐吓成份,没有任何科学道理,但对教育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剃头

儿童剃头时,禁止手触、拍打正头顶,俗称“天灵盖”,那里的波动起伏让人感到就是灵魂出入的地方,因此是要格外小心避忌的。

头顶周围的头发都可以剃光,惟有天灵盖处要保存下来。男婴出生后第一次剃头,在婴儿后脑勺处留鸡蛋大小的一块不剃,叫留胎毛儿,是长辈娇儿的象征。待胎毛长长梳成小辫儿,直到十二岁时,家族举行仪式,广邀宾朋,在祖宗牌位前点燃香蜡,摆放供品。孩子换上新衣服,跪在堂前叩拜后,由家族中有声望的长辈用剪刀将胎毛剪下,并用红线缠绕,放在铺有红布的条盘(长方形木质浅盘)中,再放上供品,之后家族一起将发辫送至河边,燃放鞭炮,把发辫放入河中,随河水远去,寄意是孩子以后像千年的河水一样,长命百岁。

换牙

民间说法“八岁八,换狗牙”,掉落的牙齿,上槽牙要扔到床下,下槽牙要扔上房顶,据说这样才能长出新牙(在亚洲其他国家也有这样的风俗,例如日本,韩国)。儿童换牙时,牙掉了,空缺处不能用手摸或用舌头舔。如果新牙长得慢,让新娘子的食指伸进掉牙娃儿嘴里,在牙床上摸上几下,就能很快长出新牙。

更多资讯请关注“酒歌说文”,为您提供更多国学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博大精深的国学,只需每天看上一眼。

价值工程官网

投资与合作期刊

大观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