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角膜初期症状是什么圆锥角膜有哪些饮食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9日 点击:[12]人次
圆锥角膜初期症状是什么 圆锥角膜有哪些饮食禁忌
一、圆锥角膜初期有哪些症状
早期症状:向前锥状突起的圆锥,角膜基质变薄区在圆锥的顶端最明显。可导致严重的不规则散光及高度近视,视力严重下降。
晚期症状:晚期会出现急性角膜水肿,形成瘢痕,视力显著下降。
相关症状:大角膜畏光流泪
圆锥角膜症状
除了依据病人的症状,主要靠客观体征。应用Placido氏盘、检影法、裂隙灯显微镜和角膜计进行检查,常可用助于早期诊断。疾病发展到完成期和变性期,症状和体征均已明显,除上述检查外,应用带有16D透镜的眼底照像机或Polaroid照像机进行摄影诊断,实属必要。在照片上可以明确的看到圆锥的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的关系。
后部型圆锥角膜与前部型的主人鉴别在于后部型角膜后表面的弯曲度加大。前表面的弯曲度正常;而前部型角膜前后表面的弯曲度均有变化。
本病好发于16~20岁的青年人,女性较多,开始常累单眼,继而第二眼发病,在预后上,后者好于前者。
1、分类按Duke-Elder(1946)和Eapbenb(1960)的分类为
(1)前部形圆锥角膜。
(2)后部型圆锥角膜:又分为完全型和局限型。
2、症状和体征
(1)前部型圆锥角膜:
临床上较常见,按临床过程分为4期:
此期可无任何症状,临床上很难诊断。若一眼已确诊为本病,另眼用视网膜检影镜检查出检影异常(出现剪动性红光反射),以及在确诊病例亲属中发现视网膜检影异常者,都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二、圆锥角膜有哪些发病原因
一、发病原因
确切病因不清,可能为多因素所致,如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等。
二、发病机制
1、遗传学说
Ammon(1830)、Jaensch(1929)、Anelsdorst(1930)等人认为圆锥角膜属于隐性遗传,但也有些病例可连续二代或三代出现症状,对这样的病例,应考虑是规律或不规律的显性遗传。
这种理论的拥护者提出,圆锥角膜常合并其他先天异常,也是此病包含有遗传因素后个佐证。如视网膜色素变性、蓝色巩膜、无虹膜、虹膜裂、马凡氏综合征、前极白内障、角膜营养不良、先天愚型等。
较多学者认为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Ammon(1830)报告6个家系均有不规律的病例。高桥报告一家同胞3人均患此病。还发现这些病例的亲代往往有近亲通婚史。但有些病例可连续2或3代出现,有时发生中断现象,提示为外显不全,这些应考虑为规律或不规律的显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圆锥角膜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16q22和3q23。在某些遗传性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Downs综合征、蓝色巩膜病和Marfan综合征等都可能合并圆锥角膜。
2、发育障碍学说
Collins等(1925)和δарьелъ(1960)提出,此病是由于角膜中央部分抵抗力下降,坚韧茺差,不能抵抗正常的眼内压所造成的。Mihalyhegy(1954)发现,圆锥角膜不仅仅改变角膜的弯曲度,巩膜也有明显的改变。因此他提出,圆锥角膜的病因还应从间质发育不全上去找。
三、圆锥角膜的饮食禁忌是什么
饮食适宜:1、宜吃胶原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2、宜吃锌元素含量高的食物;3、宜吃果糖含量高的食物。
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促进胶原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可加速病变损伤的修复。300g直接食用。
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具有很好的营养神经组织的作用。200g直接食用。
牛奶。含有蛋白质比较丰富,且氨基酸的种类也比较丰富。对角膜蛋白的具有促进合成的作用。500毫升直接食用。热饮早晚各一次
饮食禁忌: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2、忌吃狗肉等温补性的食物;3、忌吃容易上火的食物。
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荔枝。属于容易上火的水果,可造成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可影响到正常的角膜功能。宜吃桂圆等行为平和的食物。
辣椒。属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利于角膜组织功能的恢复。宜吃无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狗肉。属于温热性的食物,对于本病患者也是不利的。能够降低组织的免疫功能。宜吃新鲜的鱼肉或者鸭肉。
四、圆锥角膜有哪些检查
1、遗传学检查
甲状腺及胸腺功能的相关检查,血液及房水的生物化学检查。
2、病理学检查
根据穿透性角膜移植时切除的圆锥角膜组织标本,光镜下最显著的病理改变为中央部角膜基质层比周边部明显变薄,以圆锥顶为最薄。早期便有上皮细胞受损,表现为细胞水肿、核固缩,胞质内细胞器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晚期时基底细胞消失,只剩下1~2层扁平细胞。在圆锥底部周边,可见铁质聚集在上皮细胞各层及前弹力膜中。前弹力膜发生增厚和纤维变性,在相差显微镜下可见此膜失去正常的均质性,呈波浪状,并有断裂,裂口可由其下的基质胶原凸起或上皮细胞所填充。这种破裂在椭圆形圆锥比圆形圆锥更易发生。基质层可发生胶原纤维变性,最后可广泛遭到破坏,由新生的排列不规则结缔组织所代替。晚期的基质显著变薄。以往认为是一些胶原板层从其他板层及前弹力膜上分离、滑脱使角膜变薄,并非真正的胶原溶解。有人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基质层的胶原小板数与正常角膜相近,认为胶原小板本身变化不大,变薄的原因是小板间的间质减少。据报道,有12.3%病例发生后弹力膜破裂,不久便有破口缘向基质前卷曲。然后邻近的内皮细胞通过本身的面积扩大和滑行移动覆盖破口区,新生的后弹力膜逐渐铺平。基质层水肿逐渐消退,形成瘢痕结缔组织。病变早期的内皮细胞尚属正常,晚期可变扁平并发生核分离。
Orbcan检查:可以同时检测角膜前、后弯曲度、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
应用Placido氏盘、检影法、裂隙灯显微镜和角膜计进行检查,常可用助于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