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酷资讯网

当前位置:主页 >> 装修

科学育儿家庭好经验的征文白岩松说家长对孩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4日    点击:[5]人次

应学校的要求,老师推荐了我,写一篇育儿经验,分享给即将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和家长。盛情难却,也有责任在身,于是就写了下文,幼小衔接阶段,父母要怎么样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在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一个人和一个人可能有家庭条件的区别,但孩子本身的差别并不明显,可一旦长大,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会有很大差别呀,有的甚至是天壤之别!”

孩子无差别,差别在父母。

父母是无私的,不仅是孩子的守护者,也是最爱孩子的人。

父母也是功利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投资孩子,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眼看着,我们的孩子就要结束无忧的幼儿园生活,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

新的竞争。

孩子将要接触呈几何级变化的知识,甚至多了考试,多了分数,孩子要加入到了“比较”的环境中。

新的关键期。

小学是孩子打基础时段。如果把我们的一生比作大树,小学不是树成长的阶段,而是树根向下扎根的阶段,扎的越深越稳固,树才能立于风雨中不倒。

新的环境。

孩子的社会化向前迈了一大步,没有幼儿园老师保姆式的照顾了,没有吃饭睡觉去卫生间相拥相偎的同伴亲密感了。

单单是这3方面的“新”,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挑战成功,预示着我们的投资,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在如此关键的幼小衔接阶段,我分享几点我的看法和做法。

第一、语言要提前积累。

从2019年下学期开始,安徽省语文教材由苏教版换成全国统一的部编本,新课标规定,一二年级阅读字数不少于5万字,语文的难度被提高。我们知道,语文需要靠大量积累和运用,短时间的突击来提分太难,所以老师们都认为“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而且语文又是基础学科,有利于其他学科的理解。

当然,阅读也不是只是为了考试,会阅读的孩子,以后的人生会很丰满,有诗和远方。

民国才女张爱玲之所以被世人称赞,也是源于她父亲张廷重从小对他要求,“先要下功夫饱读经书,不然也只是皮毛,底子打得越早越扎实。”

所以,咱们父母要有预见性,让孩子提早会读书,好读书。

那如何让孩子进入到书的世界呢?

书是由篇、段落、句子、词组、字这些元素组成。理解文章或者写出好作文,都需要有词汇量的积累,所以孩子最好是早点认字,接着识别好词,好词组成好句。

我家女儿在5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1000多个字,已经可以完成自主阅读了。但是我还是会继续读给她听,侧重点是把好词重点的读出来,然后问她词组是什么意思,多次之后,她就会记住词组。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学习拼音,为了让她有效的记住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并且积累好词好句,我带着她已经开始拼读整体句子了。

现在的孩子都是很聪明的,大家的时间也很宝贵,完全是可以带着孩子做一件事情,完成多个目标。孩子在这种不断加码的强化下,适应力会大大提高的。

书本的选择,一定要孩子自己喜欢,要鼓励孩子自己去感受,引导孩子用嘴巴说出来。我看很多父母会选择说教式告知孩子,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可以让孩子早点接触唐诗宋词。我会选择用视觉化把诗歌描绘的意境展现出来,帮助孩子勾勒出来整体,不仅容易记住诗词,还是感受语言的美。

第二、孩子兴趣课不要停

上了小学,很多父母会以学习量变大的原因,停掉孩子的兴趣课。我个人看法是,得不偿失。

首先,孩子时间多了未必都是在学习。就是应该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紧凑,才珍惜玩的时间。玩的时间越少,玩的快乐就成倍增加的。一直都在玩,还有什么好玩呢?

其次,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应该有兴趣课去充实他的生活,而不只是只有学习。当孩子生活中只有学习时,学习压力的稻草会来得更沉重。

其实,孩子在兴趣课上的表现,会给孩子增加自信心和成就感,反而是有助于孩子学习的。

当然,也不能没有重点什么都报,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否坚持原则来选择。

我女儿现在学习了钢琴、舞蹈和英语,每天都要练习,时间分配是随机的。所谓的随机,就是每天练习的时间是固定的,如果钢琴课布置的新曲子比较多,就会选择压缩其他两门练习的时间,钢琴的时间多一些。但无论怎样,每天都是要坚持的。

第三,父母高质量陪伴学习

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为什么需要陪伴呢?

环境变了,诱惑孩子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短视频、游戏、新出玩具,不计其数的冲击在我们周边,稍不注意,孩子的注意力就被这些东西抢走了。

孩子不愿意学习才是正常的,辛苦努力才是反人性的。所以,一定要纠正这个观点。孩子懒、慢、拖拉才是正常的。一旦转变了想法,父母也就不那么焦虑了。

我记得我在试听得到少年张泉林的《小学语文课》的时候,她有个要求,就是报名上她的课程,一定要有爸爸或者妈妈陪同,否则就不要给孩子报名。她表达的是,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离不开父母的帮助。

孩子任何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父母高质量的陪伴。

过程可能很辛苦,但是请一定要坚持,否则等到孩子9岁,甚至更大的时候,你再想帮他养成好的习惯,将要花3倍以上的精力,效果还无法保证。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曾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育,是我们这群有责任的父母必修课。

咱们共勉,但愿大四班学生的家长们,都能够养育出幸福优秀的孩子。

保健文汇杂志社

管理学家官网

越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