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濡须口之战最后是什么结果参战双方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1日 点击:[7]人次
三国时期濡须口之战最后是什么结果?参战双方是谁
在在东汉末至三国时代终结期间发生大大小小不同的战役,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提到三国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汉中、合肥、街亭、荆州、祁山等。与此相对应的是,就濡须口这个地方,很多人却比较陌生。濡须口实指濡须山和七宝山之间的水口。濡须山在今含山县东关镇境,临河设关谓东关;七宝山在今无为县黄龙乡境,临河设关谓西关。两山对峙,形势险要,为巢湖的出口。在汉末三国时期,濡须口为曹魏和东吴相争的古战场。在此基础上,围绕着濡须口这个地方,曹魏和东吴展开了多次较量。其中,三国魏黄初四年(223年),在曹丕首征东吴之战中,曹魏和东吴就在濡须口这个地方爆发了一场大战。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这场战役却被很多人忽视了。
一
首先,这场战役被称之为“濡须口之战”,濡须口之战为三国魏黄初四年(223年),在曹丕首征东吴之战中,魏大将军曹仁围攻吴裨将军朱桓据守的濡须城(今安徽无为北)的作战。根据《三国志》、《建康实录》等史料的记载,在夷陵之战后,魏文帝曹丕不愿意东吴的实力进一步壮大,于是立即派遣大军进攻刚刚战胜蜀汉的东吴。公元223年9月,魏文帝曹丕派遣三路大军进攻东吴。其中,作为曹魏大将军的曹仁,统率中路大军直指濡须城。在这场战役中,曹仁率领了数万大军,作为跟随曹操多年的老将,曹仁采取声东击西的谋略,引诱东吴将领朱桓分兵救援羡溪(今安徽裕溪口)。在朱桓分兵救援羡溪后,曹仁率领数万兵马直扑濡须城。
二
四
最后,总的来说,在濡须口之战中,直面濡须城的曹泰可谓损失惨重,至于进攻吴军背后的曹魏将领常雕,其率领的五千人马则是全军覆没。所以,在这场战役中,曹仁的数万兵马,至少损失了上万兵马。而对于朱桓的5000吴军来说,虽然也有损失,但显然远远小于曹魏一方。在曹魏大将军曹仁败北后,魏文帝曹丕派遣的另外两路大军也无功而返。因此,对于魏文帝曹丕来说,第一次征讨东吴以失败而告终。而这,不仅意味着东吴连续战胜了蜀汉和曹魏这两大强敌,也为孙权之后登基称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被人们忽视的濡须口之战,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