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酷资讯网

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多事之秋秋燥易与三类疾病混淆凉秋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7日    点击:[8]人次

多事之秋 秋燥易与三类疾病混淆凉秋

秋季,有“多事之秋”的之称,常常是引起人们忧愁的季节,各式各样的疾病将在这个季节蜂拥而至,如秋老虎、秋燥、腹泻、中风等。今天小编在这里介绍秋燥症相关的知识,然而有的人将其他病与秋燥症搞混淆,下面就来讲解人们容易将哪些疾病与秋燥症搞混淆。

初秋之际温燥易被误诊为“感冒”

初秋,温燥易被误诊为“感冒”

案例:25岁的李先生入秋以来常出现口唇干裂、口渴咽痛等症状,他自我诊断为“内腹热”,到某药店购买小柴胡冲剂、板蓝根冲剂口服3天未见好转。7天前李先生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干咳无痰、呼吸不畅、小便短赤和大便秘结等症状;1天前出现发热(低热)、出汗和头痛等症,故到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首诊医生诊断为“感冒”,给他进行抗菌、抗病毒和解热镇痛等治疗10天未见效,转某中医院治疗。老中医根据初秋季节特点,结合李先生口唇干燥、干咳无痰和低热的主要症状,诊断为秋燥症(温燥),改用中草药治疗2天后症状缓解,7天后症状渐渐消失,之后巩固治疗14天,至今未见复发。

中医提示:中医学认为初秋天气尚热,故易感温燥。温燥为初秋之主燥,症见口唇干裂,鼻燥出血,口渴咽痛,眼红目眩;干咳无痰,或痰稠难咯,或痰中带血,伴喘息如牛,胸痛如刺;毛发干枯,指甲反翘,小便短赤,大便结粒;舌红苔干无津,脉细数;或伴有发热、出汗和五心烦热等温热症状。

治疗原则:润燥止咳、生津退热。处方用润燥退热汤加减,干渴重者加生地、芦根;咳血多者加小蓟、白芨;便秘重者加大黄、麻仁;发热、五心烦热重者加柴胡、青蒿等。此外,还可用利咽清凉饮、或葛根山药降火汤等煎服。成药可口服喉痛灵冲剂、化燥祛热口服液、或润燥解热降火丸等。口唇可涂甘油制剂。

就业与保障官网

体育时空期刊

经济管理

光源与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