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实施的兵制是府兵制北宋为何盛行募兵制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1日 点击:[10]人次
唐朝实施的兵制是府兵制 北宋为何盛行募兵制
还不知道:唐宋兵制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中国封建时代的兵制一般特指兵役制度,是封建国家武力构成与统兵体制的基础,也是其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封建社会由唐入宋的历史过程中,兵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即自唐中叶—开元天宝起,封建国家的兵制开始由府兵向募兵的过渡,并在北宋时期完成了募兵制的转型。
在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形成之后,财政上各自为政便顺理成章了。为了避免募兵所带来的巨大开支,中唐索性实施了“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彻底将国家财政收支划分为三部分的同时,也毫无悬念地将军费开支上升为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最大的一笔开销,这是因为,维持相当规模的军队在分裂时期乃是中央之所以为中央、诸侯之所以为诸侯的政治基础;加之“两税三分”局面的形成,导致军费始终占据了这两者财政收支的大半以上。两者综合,军费开支已成为中央与地方各自财政的首要任务,皆须全力以赴才可以维持。而募兵制之下的财政平衡是极其脆弱的。
府兵制时期由农民自备武器衣粮,在募兵制下转为由国家和藩镇有计划地进行补给和分配,财政自然应当预先估算各项支出可能的数额,并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政策与计划,因此国家财政自然也就由之前的“量入为出”转化为“量出制入”了,而这一运作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则为封建国家的财政带来了长期膨胀性的特点。而在以募兵制的“养兵”政策为基本国策的在北宋时期,上述这三点有的被原封不动地继承了下来,有的则因政治经济形势转变之后,在原有基础上为北宋政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