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吴三桂不投降死守山海关明朝还能延续吗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1日 点击:[9]人次
如果吴三桂不投降死守山海关,明朝还能延续吗?
如果吴三桂不投降死守山海关,明朝还能延续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1644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那年4月,一个薄暮尘起的傍晚,在枹鼓不绝声中,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决意献城。
从此,关外的清军长驱直入,攻入京师,享国近300年的汉民族政权,就此灭亡了。汉族中国人,也迎来了268年的异族政权。以大屠杀立威,靠奴化民众精神施行高压统治,这个治国理念是贯彻满清始终的,并且作为伟大传统被继承了下来。
只是,有一个问题是需要厘清的:如果吴三桂不献出山海关,清军就永远无法踏足中原,进而夺取政权么?
答案显然不是的。他在死守山海关,骨头埋在那里,也无济于事,根本改变不了明亡、清立的即成事实。
一者,早在崇祯17年3月,也就是吴三桂放弃抵抗的月前,当天良未泯的他准备驰援京城时,才走到半路,帝京就已经被李自成攻下,崇祯也已吊死,大明等于宣告倾覆。明之亡,首先是其内肌体已溃烂,是先亡在内部,清坐收渔翁之利。
其二,更为重要的是,从当时情势看,吴三桂镇守的山海关,只是清军入关最近的路线,而非唯一的路径。在此之前,满清已有5次,从西面大举入内,攻打明朝。比如,1629年皇太极由热河攻陷蓟州,并且使反间计除掉了袁崇焕;1638年多尔衮、岳托分别从青山关、墙子岭进入 河北,攻占1府3州57县,史称掳男女50余万而归。
也就是说,当年的山海关,或者就是长城,其实都并非是唯一能抵挡八旗兵勇的屏障。满清大军一度纠结在山海关,其实质,无非是清军想速战速决,同时在那观望局势而已。
而吴三桂,有些人说他一人决定了3个王朝的历史,未免夸大其词。正确的说法,当是没有吴三桂的卖主求荣,清军不大可能在短时内突入中原,损兵折将不会在少。吴确实是他们入关的头等功臣。
在这场关内外的战役中,山海关的作用,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至少它的失守与否,不是胜负决定因素,连关键都说不上。
明亡的账,该主要算在大明自己身上。满清也好,吴三桂也罢,他们只是大明崩塌的最后推手。他们只是残暴,该受永远的谴责,而非推翻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