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宝宝养不大一辈子不结婚不生子的人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6日 点击:[3]人次
#你能接受你的孩子以后不结婚,不生小孩吗#
首先,表明个人观点:不能接受我的孩子不结婚、不生小孩。
结不结婚,生不生小孩,是每个人的自由和选择,家长、社会乃至国家都无法强硬要求。至于接受不接受那就是属于意识层面的,家长、社会会在意识层面对此做出反映,国家也会在政策层面作出反映。下面,仅从个人及家庭角度谈些看法:
孟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是:吃饭、男女情爱繁衍后代是人存在的最大欲望。吃饭和睡觉是人类维持生命之必须,具有自然属性。作为社会人,男欢女爱在自然属性下衍生出的结婚生子,则是赋予人类在社会中的角色,结婚生子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
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与我们的想法不同,他们不再认为自己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是结婚生子,这会让他们的生活质量降低,他们更想要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们简单的认为,年轻时赚钱,老了住养老院,一生无忧无虑,乐得逍遥自在。
产生这样的想法,除了经济压力以外,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教育失当造成的,有些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唯我独尊,以我为中心的个性,缺乏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我的朋友中,有好几位子女年龄在35-40岁,家庭条件都很好,不管男女,父母都早早备好了婚房,孩子自身文化程度高、工作单位好、薪资也不低。但在家里仍然是个养不大的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且个性都特强,父母如果稍加辞色,便会甩脸。
一个朋友曾这样跟我抱怨他的女儿,三十多岁的人,每天都是母亲一大早起来为女儿准备早餐,离上班时间半个小时才匆匆起床洗漱,吃完碗一丢,就开车走人上班。回家要么玩手机,要么约上朋友外出玩。跟她说介绍男朋友谈恋爱的事,要么不理不睬,要么干脆走人,实在没办法就虚与委蛇见上一面,就没下文了。弄得父母愁肠百结而又无可奈何。
另一个朋友的儿子,985高校毕业生,在国际知名会计事务所工作,曾在父母的催促下谈过恋爱,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突然,儿子说婚不结了,父母至今也没搞清楚什么情况。现在,父母连跟儿子说介绍对象、谈恋爱的话都不敢说,一说就会连家也不回,干脆住单位或住酒店去了。父母心疼儿子,怕儿子不回家,也就只得闭口不言,任其自然。
我还有一个朋友,在谈到36岁的女儿至今不结婚时,如是说:我知道自家女儿脾气个性比较强,再多说也不管用。现在她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再加上我们夫妻俩丰厚的退休工资,将来我们离世了,也有房产和积蓄传给她,足够女儿一生衣食无忧。我现在能管的就是女儿,至于再下一代,我也许看不到也管不了了。无奈和悲呛溢于言表。
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的年轻人不知道不结婚不生子的严重后果。
年轻的时候你可以随便玩,随便谈恋爱,随便换男女朋友,随便潇洒。等你老了,玩不动了,没人跟你玩了的时候,你还是孤身一人,没有老伴儿,也没有子女,享受不到天伦之乐,百年之后连个处理后事的人都没有。简言之,不结婚不生孩子,前半辈子潇洒,后半辈子遭罪,这几乎是可以肯定的。
我的姑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年轻时非常漂亮,民国时期就到天津,凭着天生丽质,一直生活得非常潇洒且多金。建国后,也有一份相当好的工作,不愁吃穿。但一直没结婚更没子女。退休以后,年纪渐渐老了,一个人生活倍感孤独、腿脚也不便。于是,被我南京的堂兄接去一起住。
堂兄一家子孙满堂,其乐融融,大家对姑奶奶也非常尊重和照顾。然而,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内心的孤独感无法消除。住了三年以后,她自己服了大量的安眠药以求解脱。当堂兄他们发现以后送到医院抢救,在医院昏迷了一个星期后再也没醒来。
好在她有我们侄子辈给处理后事,最后安葬在我父母一个墓地,每年扫墓,我们都会去看望他老人家。这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将来老了或百年了,恐怕像我姑妈那样的遭遇也不会有了。
当然,对于结婚生孩子的人来说,也不一定是前半辈子遭罪,后半辈子就一定潇洒,那得看和你结婚的人,和你生的小孩怎样。能不能碰上对的人,能不能经营好自己的婚姻,能不能教育好孩子,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但不能因为有这些不确定因素存在,就放弃人生应负的责任。在我看来,一辈子不结婚不生子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
最后想说的是:结不结婚,生不生子,都是个人的自由和选择,谁也勉强不了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只要不影响他人和社会,尽可人生百态,各得其所。以上所说的仅仅是个人的看法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苏州头条#
#那些到岁数才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