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1日 点击:[7]人次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冯世纶著,2009年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该书分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辨霍乱病脉证并治、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痉湿暍病脉证并治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疟病脉证并治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奔豚气病脉证并治、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等32章。
相关书籍下载:
《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
《中国汤液方证:张仲景方证学》
《中国汤液经方 上部 伤寒论传真》
《胡希恕病位类方解》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胡希恕讲温病条辨拾遗
《张仲景用方解析》
本文目录
1 内容简介2 编辑推荐3 目录4 作者简介内容简介胡老一生于生活淡泊名利,于学术精益求精,于患家尽心尽责,于弟子子女严格要求,其坚毅质朴于师长处每多闻及。今闻其声,亦想见其为人,如身临其境,亲奉先生之教,虽未若狂,实亦欣喜至极。《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根据著名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的讲课录音及笔记整理而成。讲述《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医学特点,强调它是有别于《内经》而成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分上下两篇,上篇讲解《伤寒论》原文,下篇讲解《金匮要略》原文,其特点是以八纲释六经及方证,并结合临床解读,易于理解和应用。编辑推荐《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深受读者厚爱,已三次印刷。广大中医爱好者,对胡希恕先生的经方研究成果、学术特点有了初步了解,不少人已应用于临床小试牛刀,即拍案称奇,对中医经方的继承和弘扬充满自信。后世多以经解经,终不得其解。胡希恕先生研究《伤寒》,所以能取世人注目成就.没有什么诀窍,是因重视原文分析、重视前后条文联系分析,“始终理会仲景书”,同时重视密切联系临床,并重视文献考证及各注家见解,从而总结出《伤寒》的基本理论基于八纲,由八纲发展成六经辨证,因而果断提出:“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系”。本此再版,附胡希恕先生讲课光盘,读者有幸可以聆听胡希恕先生最后一次系统讲解《伤寒杂病论》的珍贵录音资料。需要再次说明的是,《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一书,是以胡希恕先生讲课录音为主,并参考胡希恕先生遗留笔记整理完成的。再版除改正一些遗误外,还加入胡希恕先生特着笔墨、修改再三、对经方理论有重大影响的笔记内容。体现了其一生研究心血。再版冀能有益于广大读者解读六经实质及方证。中医辨证论治是于患病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适应整体、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伤寒》的六经来自八纲。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目录绪论一、论《伤寒论》的独特理论体系二、论食水瘀血致病三、论脉诊四、论六经与八纲五、论治则六、论方证七、论辨证施治实质第1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1条-第30条)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白虎加人参汤桂枝二越脾一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四逆汤第2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31条-第27条)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黄芩黄连汤麻黄汤小柴胡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干姜附子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桂枝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茯苓四逆汤五苓散茯苓甘草汤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厚朴汤栀子干姜汤真武汤小建中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桃核承气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加桂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抵当汤抵当丸第3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28条-第178条]大陷胸丸大陷胸汤小陷胸汤文蛤散三物白散(桔梗白散)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十枣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赤石脂禹余粮汤旋覆代赭汤桂枝人参汤瓜蒂散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连汤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白虎汤炙甘草汤太阳病小结第4章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179条-第262条)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猪苓汤蜜煎导土瓜根导猪胆汁导茵陈蒿汤吴茱萸汤麻子仁丸栀子蘖皮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阳明病小结第5章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263条-第272条)少阳病小结三阳篇总结第6章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273条-第280条)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太阴病小结第7章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281条-第325条)第8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326条-第381条)第9章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382条-第391条)第10章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392条-第398条)下篇讲解《金匮要略》第11章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12章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13章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14章疟病脉证并治第15章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16章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17章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18章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19章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20章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21章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22章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23章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24章水气病脉证并治第25章黄疸病脉证并治第26章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27章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28章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29章趺厥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第30章妇女妊娠病脉证并治第31章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32章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作者简介冯世纶,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出生于河北晋州。196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任职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一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师承于董建华、赵绍琴、胡希恕等著名老中医,专注于经方研究。整理总结了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研究成果,并考证了经方理论体系的形成,发表《伤寒杂病论》溯源、《伤寒杂病论》与《汉墓马王堆医书》与《内经》等论文,出版《经方传真》、《经方传灯》、《中国汤液经方》,《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等书。在继承胡希恕先生六经实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厥阴病的概念,明确了厥阴病、少阳病方证;在继承胡希恕先生以方类证、以病位类证的基础上,探讨了六经类证.撰写《解读张仲景医学》、《胡希恕病位类方解》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