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龄宝宝养康后有痰怎么办吃药后还持续流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6日 点击:[4]人次
这里是非常儿康每周末专设的《一周·答宝妈问》栏目,白熊医生会从各位的留言问询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进行回答!
问
我家宝宝两岁,流感确诊之后,看过医生,吃了三天药,还是持续鼻塞流鼻水,鼻水偶尔清,偶尔浓,一个星期左右鼻塞好了,不过鼻水还是老样子,然后开始咳嗽有痰,这是正常的一个过程吗,还是又要去看医生了?
答
白熊医生:感冒过后几天,变成咳嗽,这是一个疾病演变过程。其中多数是合并了细菌感染才咳嗽有痰的。如果咳嗽不厉害,不用看医生,可以自己口服一些咳嗽药水的。
问
10个月还不会站起来,和只会向后爬,怎么办?要去医院检查吗?请问需要检查什么?请问怎么做练习?
站立的练习,我们用玩具吸引她伸手拿,她拿不到就示意叫我们拿。爬行,我们用玩具和零食引她向前爬,她都是向后爬。
答
白熊医生:只是不会用力,多练习练习就可以了。大人用手掌帮宝宝抵住脚丫,她借点力,就向前爬行啦。
问
在九个月到周岁之间,每天或者每次小孩站立时间应该控制在多久内呢?
答
白熊医生:从9个月开始,可以每次2-3分钟站立,每天多次。随年龄逐渐增加时间。
问
如果发高烧到三十九度多至四十度,在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后四小时还是不退,那怎么办?
宝宝精神又差,又担心高热惊厥,有时候交替使用退烧药后就是不退下来一点点,或者退到三十八度多然后又升上去了。
答
白熊医生:使用退热药,还有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才能保证宝宝出汗退烧。如果水分不够,宝宝可能没汗出,也退不了烧。
问
孩子长期吃益生菌是有益还是有害?
答
白熊医生:如果大便正常,胃口好,可以不用吃益生菌。如果病情需要用益生菌,那就是益处远远大过害处了。正常没症状的孩子吃益生菌,那就要分辨个别益生菌品牌中含有条件致病菌,例如肠球菌等。含有这种条件致病菌的益生菌不要长期吃。
问
我们家宝宝做新生儿筛查时说有蚕豆病(G6pd 缺乏症),复查时医生说感冒发烧一定要来医院。但是这样很不方便,网上搜索的不知道权不权威,白熊医生能不能推荐一些蚕豆病宝宝感冒发烧也能在家护理时的用药呢?
答
白熊医生:新生儿时期查的G6PD缺乏不准确,以后会有变化的。建议2岁后复查一次才能最终确诊。
问
白熊老师,我家宝宝5岁四个月,身高104cm,从小身高都比同龄人矮,最近两年我关注他身高,每年长了5-6cm,但是3岁前长的过慢,需要看矮小症吗?
答
白熊医生:比同龄人矮了10多厘米,要去看儿童内分泌专科看是否生长激素缺乏。
问
婴儿要喝水吗?
答
白熊医生:如果全部靠母乳或者配方奶喂养,不用喝水都可以,因为奶里面已经含有足够的水分。添加了辅食的宝宝需要适当喝水。
问
宝宝11个月+5天,一颗牙没长,父母挺着急,该怎么办?
答
白熊医生:试试补钙片吧,可能有用。也有可能是遗传造成的,补钙也没用。
问
宝宝9个月还没有长牙齿,有补充钙剂和AD!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测吗?
答
白熊医生:先别急,出牙有些受遗传影响,不用去做微量元素检测。微量元素的检测对出牙的判断没有很大意义。
问
白熊医生,宝宝胸骨那有个小鼓包,上网查了一下说是剑凸,请问是正常吗?还是缺钙什么的呢,需要的是治疗吗?
答
白熊医生:是剑突,它是正常结构。
问
医生,我家宝宝现在5m+,上个月有两三个星期的时间有建筑的噪音,影响娃的白天睡觉,这个月没有噪音了,但是发现宝宝很容易受到轻微的声音影响,睡眠质量不好,而且容易一咋一跳的。 孩子的听力会不会受到影响?怎样才让孩子睡得安稳?谢谢!
答
白熊医生:几个月大的宝宝白天是很容易被声音惊醒,这是正常现象,不用担心。孩子睡不安稳因素非常多,建议查看我们“夜啼”和“夜奶”专题哈。
求真|宝宝半夜惊啼,靠洗澡就能好是什么操作?
夜奶太磨人!你最关心的九大疑问都有答案
问
宝宝六个月+10天,连续十天一天拉四次了,糊糊形状,有点白色颗粒,混合喂养,需要吃点益生菌吗?
答
白熊医生:可能消化不良,可以吃益生菌。
问
白熊医生,想问下,我家一岁一个月,每次吃完奶感觉肚子很响,就是像容器里装了液体晃动的响声,请问这样正常吗?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答
白熊医生:可能胃里有很多气,注意拍嗝就好些。
问
两个半月,纯母乳,鼻塞一个月了,睡觉老睡不好,平躺鼻塞声很大,抱起来就好点,鼻腔里没有鼻水流出来,用灯看,深处有鼻屎,也不至于多到堵住呼吸,大便每天量多的大概四次,有时候放屁也会喷出大便,感觉应该不是感冒的鼻塞,不知道怎么办?鼻腔四周有点鼻屎,不多,一边里面有比较粘的鼻屎。
答
白熊医生:有些小宝宝的鼻腔发育不好,比较狭窄,容易鼻塞,大些就好了。可以去耳鼻喉科检查一下。大便次数多还稀,可能消化不良。
白熊医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儿童心理健康促进专委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委员;
中国儿童ADHD(即多动症)大联盟成员;
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神经学组专家联盟成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简称GHMA)儿童及青少年分会委员。
1990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从事儿科临床医疗工作27年。
参与科技部、市科技局、中山大学校内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
至今,有超过20万儿童病例的临床经验,对儿童常见病、多动症、抽动障碍、头痛头晕、遗尿症等有多年研究基础。
擅长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症、儿童心理障碍、行为异常的诊治。在国外SCI杂志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