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和汽车电器维修中心四川成都北郊这家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4日 点击:[4]人次
提起当年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很多年轻人是不了解的。真正有切身感受的,只有万千的三线建设者以及他们的子女们。他们是那一场轰轰烈烈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转移的参与者,他们将大半辈子献给了一个个用代号称呼的地方。
913就是这样一个代号。与分布在四川大山里众多的三线军工一样,经历了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军品研发生产走向辉煌、军转民不顺进而逐渐凋零这样几个阶段。
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里913厂的展板
但它们也都各有千秋,各有各的起承转合。913厂曾承担了绝密级科研生产任务,就连厂内的许多职工也不知道自己每天工作的工厂生产的具体是什么产品,做什么用的。
两次下马、三次上马913厂是建国初期“二五计划”中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工程之一。1959年底正式立项。1960年初,筹建工程第一次上马,厂址选定在成都西郊茶店子。后来由于中苏关系破裂,项目陷入停滞。
1961年春,工厂第二次上马,选址在四川简阳养马河山区。第一厂名为通讯侦察设备厂。1962年3月,又因政策调整,工厂被迫下马。
由于短波测向产品在当时国防建设上的重要性,1962年下半年,913厂再次上马。经过考察,这次定址于成都市北郊的彭县关口镇(现彭州市丹景镇)。
经历了一波三折,从天津754厂、成都东郊784厂等抽调骨干前来支援,913厂最终在1964年3月破土动工,1965年11月竣工投产。
一级保密单位,成都军区曾驻守一个班建厂后,为了保密,913厂启用第二厂名——“国营中和机械厂”,对外简称中和厂。所以不少彭县人也只知中和厂,不知913厂。
913的军品(网络图片)
因为913厂生产的军品具有极高的保密性,所以一直到1985 年工厂下放地方前,913厂一直有军队驻守护厂。据了解到的情况,有成都军区 7855 部队、770 部队,总参三部等对工厂实施过军管。
913 厂产品很多,主要为部队生产短波测向机和通信保密机。曾与彭县桂花镇的30所(四川通信研究所)联合研制生产通信终端产品,还自行研制过中远程侦测机等;生产的038军贸产品曾出口巴基斯坦。
那个时候,工厂军品生产经营计划是根据部队的需要编制的。913厂在业内也是数得上的军工大厂。
中亚无线电厂时期的大门(网络图片)
90 年代头两年,工厂的军品任务大幅上升,军品产值达到历史最高峰。1992年工厂获得中国电子总公司2950个军品技改立项,引进大量国外先进设备,在成都高新区修建军品科研大楼。
“峨眉”牌风靡一时和其他大部分军工一样,913厂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开始谋划军转民。1981年,国营中和机械厂改名国营成都中和无线电厂。工厂先后在深圳蛇口、布吉、华侨城等地建立了经济窗口,还参加成都电视电器联合集团公司。
峨眉牌702收音机
702晶体管收音机标牌
生产的“峨嵋”牌黑白电视机、收录机、收音机等因外形新颖,质量上乘,曾风靡一时。“峨嵋”曾参加广交会。1989年,工厂改称为国营成都中亚无线电厂。
曾经的职工食堂(网络图片)
曾经的职工医院(网络照片)
经过40年的发展,与周边其他厂矿相比,913 厂无论是厂区环境还是职工福利都是条件较好的。生活区不仅有大片住宅,还设有职工食堂、澡堂、职工医院、子弟学校、幼儿园、招待所、电影院、球场、俱乐部等。
不光彩的退场从1993年开始,工厂军品任务逐渐减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中亚厂经营开始举步维艰。
经过不断地剥离改制,合资产生的几家小公司承接了原有的优质业务,中亚厂逐渐资不抵债,成瘫痪状态。2004 年,中亚厂政策性破产。
当年的彭县以其地理位置成为三线厂建设的优选之地,除了913厂,还有锦江油泵油嘴厂、湔江机械厂、岷江齿轮厂、2514厂、157厂、216厂等7家三线企业来此布局。只可惜,昔日辉煌大都随风而逝。
曾经热闹的厂区如今空空如也(网络图片)
曾经热闹的厂区如今空空如也(网络图片)
曾经的家属区(网络图片)
913厂破产后,所有设备被统一拆除。因为疏于开发和管理,厂区中的绝大多数建筑都处于荒废状态。偌大的厂区静悄悄地,看不到一个人,只有满院子的杂草越发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