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酷资讯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时尚

如何养出肾气足的宝宝呢百病皆生于气肾气足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7日    点击:[3]人次

让更多人健康是我最大的快乐,我会每天分享中医养生知识,喜欢养生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亚健康和慢性病却越来越多而且年轻化,养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很多年轻人也开始热衷于养生。

养生的方法各式各样,比如做瑜珈,打太极,推拿按摩,艾灸,中药调理,各种养生茶等,但养生的目的是一致的,为了健康和长寿。

有道是:百病皆生于气,这个气指的是肾气。肾为先天之本,也为阴阳之本。

肾气来自2个方面:

一、先天之精

禀受于父母,从胚胎时期开始,直至衰亡,不断地滋生化育,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后天之精

它主要来自于饮食,经脾消化吸收后的水谷精华。

《存存斋医话稿》就有“饮食增则津液旺,自能充血生精也”的记载。

然而,每个人的先天之精都是有限的,只有依赖后天之精的滋养、补充才不致枯竭。

但无论是先天之精还是后天之精,都会藏于肾,肾为五脏之精藏。

肾所藏之精化为肾气,决定着人体生、长、壮、老、死的生命过程。

肾中所藏的肾精,可以化作元气,包括阴气和阳气,所以肾在维持我们身体中的阴阳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按中医的理论,阴阳平衡了,身体也就能无病无灾、健康长寿了。

如果肾不纳气,肾气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动力,进而导致各种亚健康和疾病。

所以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说。

因此,养生先养肾,养足肾气,身体才能有持续的源源不断的动力输出,生命才能长久不衰。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肾对健康的重要性,商家也嗅到了商业价值和潜力,各种补肾滋补品广告铺天盖地。

日常生活中大家最熟悉的补肾圣品应该属六味地黄丸当之无愧。

它是一味经方中成药,是老祖宗留下的补肾佳品,但并不是人人适合的。

特别是年轻人,我建议不要自行购买补肾的滋补类保健品或中成药。

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咨询专业人士来对症选择。

就拿六味地黄丸来说,它主要是补肾阴虚的。

但现在的人吹冷空调、喝冷饮、喝冰啤、久坐少动等都容易伤肾阳。

所以,大多属于肾阳不足,如果一味服用补肾阴虚的产品,那效果可想而知,甚至出现相反的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来补肾简单又安全?

我认为通过食疗和注意一些生活细节比较好。

早在古代李时珍的《经验方》中就有记载补肾阳虚的食疗方。

每天早上细嚼7粒板栗,直到嚼成白色浆液状,然后再服猪肾大米粥。这个食疗对补肾阳效果不错。

板栗即栗子,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

栗子对于肾虚有很好的疗效,被人们称为“肾之果”

栗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肾经,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的功效,《本草纲目》中也指出:“栗治肾虚,腰腿无力。”

但是栗子生食难于消化,熟食容易滞气。

因此,脾胃不好的人生食不宜超过5枚。熟吃也不要过多,最好不要超过10个。

猪肾属于内脏食物,对现代人普遍营养过剩,血脂偏高,也不适合经常吃。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补肾食疗是板栗山药粥,比较适合我们现代人补肾。

山药的营养成分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

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

《本草纲目》认为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瘫涎、润毛皮”。

山药和板栗一起熬粥喝,不但可以增强补肾功效,还可以减少板栗的不易消化、滞气的脾胃不和。

除了食疗,平时注意一些生活上的小细节,同样有助于补肾。

1、便时闭口

古代道家又称这一方法为“闭天门”。

《景岳全书》:“小便时,必先咬定牙根而后解,则肾气赖以摄,非但固精,亦能坚齿,故余年逾。”

闭天门不是说简简单单地把口闭上,还要在闭口的同时将上下牙齿紧紧咬合,双眼向上看,如果此时10个脚趾再用力抓地,可以增强效果。

闭口可以收摄肾气,开眼则可以驱散肾火。

《悟真录》中讲到:“开眼而溺,眼中黑睛属肾,开眼所以散肾火。

又曰紧咬齿而溺,齿为肾之骨,宣泄时使其收敛,可以固齿。

2、经常搓腰、扭腰

中医讲:腰为肾之府,肾有问题首先会在腰部有所反应,同时腰也是保养肾的重要部位。

平时经常用手搓腰或做扭腰动作,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同时,可以刺激肾经上重要穴位如肾俞穴、命门穴,打通肾经,守护肾阳。

这几个动作看似简单,但如果长期能坚持成为习惯,对保养肾脏有非常好的效果。

当然,预防大于治疗,平时一定要尽量减少耗损肾气的行为。

适当运动、看看书、听听音乐帮自己减少生活、工作上的各种压力;避免疲劳过度、熬夜、暴饮暴食;冬天尽量避免受寒;春夏适当出汗,顺应天地自然规律,减少对肾气的消耗。

肾气足,则精气神足,身体才能健康长寿。

黄河.黄土.黄种人期刊

雨露风期刊

科教导刊杂志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