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的育儿故事邓亚萍分享教子秘方体育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4日 点击:[5]人次
很多人都会好奇,作为“国乒初代大魔王”的邓亚萍,是不是把打乒乓球的“秘籍”全都传授给了她家的“乒乓小将”?她是如何把多年以来从事体育运动所感悟到的人生经验转化为教子秘方的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在我家,仿佛什么都和乒乓球有关。我父亲曾经是河南省乒乓球队的主力,我和丈夫因乒乓球而结缘。每逢节假日,别人家的休闲娱乐方式可能是游山玩水,我们家的休闲方式却是打乒乓球。只要一家人凑到一起,大家总是“手痒”,忍不住想打两局球。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乒乓世家”里,却有一个“不合群”的小家伙,他就是我的儿子林瀚铭。
2006年,我和丈夫迎来了这个“爱的结晶”。小小年纪的他,对各种体育运动都很感兴趣,却独独对乒乓球不“感冒”。在他三四岁的时候,我们带他去乒乓球馆,试图引导他学习乒乓球。但他完全不感兴趣,甚至非常反感,哭闹着不愿意拿起球拍打球。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暂时放弃了让他学习乒乓球的想法。从小在乒乓球馆“泡”大的我,不禁在心里嘀咕:“难道到儿子这一代,我们家爱好乒乓球的基因‘变异’了?”
邓亚萍 乒乓球运动员、奥运冠军、世界乒坛首位女子“大满贯”得主,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始人
一加一不是永远等于二
虽然对乒乓球不感兴趣,但瀚铭的童年也和各项体育运动相伴。他的兴趣非常广泛,曾经学习过跆拳道、羽毛球、篮球、足球、滑雪等各种各样的运动,但都有一些“玩票”的意味,坚持不了太长时间。在让瀚铭自由成长到9岁的时候,我和他爸爸认为,随着他的认知能力和身体条件的逐步成熟,他应该开始专注于一个运动项目。于是,我们一家人坐下来,和瀚铭详细分析他在各项体育项目上的优势与劣势。通过开诚布公的谈心,瀚铭认识到自己出身“乒乓世家”,在乒乓球方面有着天然的独特优势,从此他开始接触乒乓球,并很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去年冬天,在北京市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中,他获得了男子单打冠军。
骄人成绩的背后虽然有基因天赋的加成,但是瀚铭付出的汗水和努力一点也不少。我们全家人都认为,一个优秀的人,必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瀚铭同时在走两条“路”。平时他在学校正常上课,放学后再去进行长达三个小时的乒乓球训练。寒暑假期间,去体校参加集训就是瀚铭假期的全部内容,没有手机、没有玩耍,只有繁重的训练和熬夜也写不完的作业。小伙伴们习以为常的早点睡觉都成了他奢求的事情。
在刚开始接触乒乓球专业训练的时候,瀚铭的学习成绩出现了短暂的下滑。我明白这是难以避免的,因为在同样的时间段里做两件事情,学习时间比以前突然减少了三个小时,他势必要比小伙伴们付出的更多。但我希望瀚铭能找到学习和训练平衡的方法。便对他说:“瀚铭,我知道你现在同时学习和训练很不容易。但一加一不是永远等于二的,它可以大于二,也可以小于二。如果你不能同时把学习和训练做好,就意味着两件事都没干好,结果就小于二是吧?”
在我的帮助下,瀚铭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规划,努力把每个时间段都利用好,学习的时候,全力以赴;打球的时候,也非常努力地完成。很快他的学习成绩就追了上去,也没耽误乒乓球训练。通过这件事,瀚铭开始明白,如果想要在某个项目上取得一定的成绩,靠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远远不够,必须专心致志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而时间固然很重要,但做事的质量更重要。
通过运动训练,我想瀚铭养成了专注的宝贵品质,还学会了时间管理,我相信这会让他受益一生。
奋力托举、适当引导,尊重孩子的本心是邓亚萍的育儿“秘籍”
不“较真”就赢不了人生
我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体育是对青少年最好的挫折教育。从小在父母世界冠军的光环和羽翼下成长的瀚铭,性格很“佛系”。我从小是一个很要强的人,考班级第一、拿冠军都是我渴望并一直为之拼搏和努力的目标。但是在瀚铭的成长中,我逐渐发现,他的进取心、好胜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比较欠缺。“佛系”的性格让他遇事不容易“钻牛角尖”,多数时候也能够自我化解压力,但是一旦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就倾向于逃避。
而已经经历过无数人生风雨的我知道,并非所有的压力都可以躲避,困难和挑战是我们必须要去面对的,如果躲着不解决,问题永远还在那里。所以我希望瀚铭成长为一个更敢于担当的人,只有性格更强大,才能无惧生活中的任何问题和挑战。怎么办呢?有什么方式能让他的身体和意志得到双重磨练?我想到的便是体育运动。
怎样让瀚铭爱上乒乓球,我确实有一门“独家秘籍”。每个人都有好胜心,运动员更是难以例外。对于瀚铭来说,只有赢球了,他才会更“来劲”。要想让他喜爱上乒乓球,就得让他体会到胜利的快感。但以瀚铭一开始的水平,肯定赢不了比赛,别人也不会故意“放水”。于是我采取了一些超常的训练方法,比如一开始就陪他练发球。
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在刚开始接触乒乓球的时候,会从打基本功开始,比如正手、反手练基本动作。但瀚铭是基本功和发球同时练,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好高骛远,而是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发球这项技术虽然很难,但是它的效果最明显,因为它是乒乓球得分最快的招数,只要一发球,就可以得分。
而单一地练发球是特别枯燥的事情,对面没有一个人,只有身边的一筐球,需要对着球台一个劲儿地发,直到发完。在一次比赛前,瀚铭一直静不下心来练球,于是我“逼”了他一下,“今天这么多点你都不要练了,就练一个点,站在侧身位发直线长球,练两个半小时。”
一个,两个,三个....空荡荡的球馆,只听到瀚铭不停发球的声音,汗水像一条小溪,从他的额角蜿蜒而下。一个小时过去了,瀚铭突然停下来,抬起头对我说,“妈,我今天不想练了。明天就比赛了,能不能让我歇半天?”我坚定地摇了摇头,“今天你哭也可以,闹也可以,但必须要把球练完。”听了我的话,瀚铭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他一言不发,一直练到手发抖,才把两个半小时练完。
第二天,以前每一局都要发两三个自杀球的瀚铭,那场比赛一个自杀球也没有,并且赢得了比赛。从那以后,瀚铭开始对我所说的话深信不疑。因为他知道,不和自己“较真”,就永远赢不了人生。
尊重孩子所有的可能性
很多人问过我,瀚铭乒乓球成绩这么好,是不是会让他走专业化的道路?我的回答永远是看他自己的选择。虽然已经看到瀚铭在乒乓球方面的天赋,但我还是坚持尊重他的意见。因为在我看来,再小的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并不是家长的“附属品”。比起强加意愿,家长更需要做的是和孩子交流讨论,倾听他们的声音。
这一教育理念其实源自于我的父亲。从小到大,父亲从来不会强迫我去做任何事情,从小就给我营造了非常民主的家庭环境,尊重我的选择权。
1983年,10岁的我已经获得了河南省乒乓球冠军,却因为身高原因被省乒乓球队拒之门外。父亲并没有因为我年纪小而闭口不言,而是原原本本地向我转述了教练的话,让我自己决定要不要继续打乒乓球。恰恰是父亲坦诚的做法,激起了我的好胜心,让我取得了在乒坛上的成就。
在瀚铭的教育上,我也沿袭了父亲的这一教育方式。在体育运动以外,瀚铭很喜欢打电竞,我好奇地问他电竞是什么,他现在是什么水平。“妈妈,这也是一项竞技体育。而且我在业余选手中大概是北京市前八的水平。”我没有斥责他“玩物丧志”,而是帮他考察了国内两家最好的顶级电竞俱乐部,给出了我的分析和建议,让他自己选择。因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能力,父母需要做的是给他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自己做决策,因为这是他的人生。
从奥运冠军到一个“佛系”孩子的妈妈,这一路走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收获良多。我的孩子并不只是我的孩子,奋力托举、适当引导,尊重孩子的本心就是我的育儿“秘籍”。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瀚铭一定会创造属于他的精彩。
口述:邓亚萍
来源: 中国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