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魏吴三国为何能鼎足而立五十余年与他们的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1日 点击:[9]人次
蜀魏吴三国为何能鼎足而立五十余年?与他们的兵种有何关系?
三国上承东汉下接西晋,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东汉末年,英雄豪杰辈出,他们纷纷参与到逐鹿中原的天下大战中,最后,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在消灭了其他各路诸侯后,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的局面。
我们都知道,这三方势力,在各自的地盘里,基本是以蜀、吴联合,对抗势力最强劲的曹魏政权,从刘备称帝的221年开始,到263年邓艾兵临城下,刘禅投降为止,蜀汉政权也延续了四十多年;而东吴的孙策从229年称帝开始,到280年东吴灭亡算起,也延续了五十余年。
再加上刘备、孙权称帝前割据一方是时间,他们与曹魏政权相持甚至达到了五六十年之久。
那么,魏、蜀、吴这三国争霸为何能一直持续这么长的时间呢?
本文抛开其他原因,单就从当时魏、蜀、吴三方兵种方面来分析,来聊聊三国为何能鼎足而立五十余年。
魏国给事中马钧在看到诸葛亮设计的连弩后,认为“巧则巧矣,未尽善也",于是,他在诸葛连弩的基础上又加以改造,发箭的效率提高了5倍。
魏国既然能制造出大量的弓弩装备到步兵里,这样一来,蜀国的兵种优势不再,被灭亡只是迟早的事了。
魏国在经过精心准备后,于263年出兵,钟会率大军受阻于剑阁,而邓艾却出奇兵,偷渡阴平,兵临无人防守的成都城下,刘禅只得出城投降,蜀国灭亡。
蜀国灭亡之后,魏晋政权又以全国之力造船,益州刺史王濬在巴蜀所造的楼船大者“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史称其水师“舟棹之盛,自古未有”。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正月,晋武帝司马炎命令王濬率军7万,乘坐其所造战船,从成都出发沿江东下,发起了灭吴的号角。
在晋国其他五路大军的配合下,三月壬寅日(280年5月1日),王濬乘坐的战船率先攻破建康城(今南京),孙皓效仿蜀后主刘禅,自缚出城投降,东吴灭亡,自此,三国时代结束,天下归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