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老人让我们心灵始终柔软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4日 点击:[12]人次
“学雷锋”老人让我们心灵始终柔软
神州大地,永远都不缺少爱心。盐城一名常年捡拾破烂的82岁老人张忠泉,13日将自己多年主要靠捡破烂积蓄的10万元巨款,统统捐给盐城慈善总会。据了解,50年前,老人就曾化名“学雷锋”捐助灾区,半世纪以来已捐款数百次。
10万元对于一个富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张忠泉老人来说,却是倾其所有。人在财富的拥有上有着差别,但在爱心的拥有上却无甚差别。就张忠泉老人来说,他在爱心上的高度,足以让我们,包括财富之士所仰望。
支撑老人半个世纪爱心历程的到底是什么?老人有一句很朴实的话,“人家说我是痴子,说我神经病,其实我正常得很,我是党员,我要向雷锋学习,我捐钱不是为了荣誉。”也正是因为如此,老人在一开始的捐赠中,使用了“学雷锋”的名字。学雷锋,既是为了让世界永远美好,也是为了让自己心灵永远柔软。
两年前,我们在电视上看汶川;两年后,我们在电视上看玉树,时间不同,镜头不同,但心却相同。这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始终柔软。为何如此?正是因为有着许许多多“张忠泉”在持续地刺激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不敢疲劳,更不敢麻痹。这两天,尤其4月21日,遍布全国的哀悼,更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从来没有丢弃心灵的柔软。当然,爱心的释放并不是一开始就达到最大化,它有着本身的节奏,需要有一个过程,让人们擦干眼泪,让爱心在悲痛中前行。
是的,爱心常常会在某个点集中爆发,就像张忠泉老人一样,这次将10万元巨款统统捐给慈善总会可谓是爆发,但这些年来他的心灵一直柔软,一直坚定地走在“学雷锋”的路上,从来没有偏离。也正是因为有着许许多多像张忠泉老人一样的“学雷锋”在前方召引,我们的心灵也一直保持柔软,也从没有偏离爱心之路。
感谢张忠泉老人,让我们始终拥有爱心自信,让我们始终拥有心灵柔软。两年前,我们为汶川慷慨解囊;两年后,我们为玉树再献绵薄之力。这一刻,我们理解老人50年不变的“学雷锋”之情;同样,我们也应该相信,我们的爱心爱意会被他人、后人理解。